人大人科创
张江-硅谷创新创业平台

医疗大健康领域简报 2019年第15期 非公医疗步履维艰真相:80%的非公医疗还不是医疗!

非公医疗的发展真相究竟怎样?下一个十年又是否能够走出黑暗时刻?非公医疗已从市场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舞台正中央。

“难”,这是跟非公医疗从业者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不由自主说出口的一个词,如果你附和一下,他们往往会摇摇头,露出痛苦的表情,然后再挤出三个字:非常难!

而大约十年前,一批医生走出体制,高管离开上市公司,开始涌入非公医疗的大门。他们都怀着同样的梦,认为那个时间点将是非公医疗黎明前的最后一个黑暗。

十年过去了,非公医疗的春天似乎还远未到来。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坚定,非公医疗已从市场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舞台正中央。

那么,非公医疗的发展真相究竟怎样?下一个十年又是否能够走出黑暗时刻?

朱恒鹏: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政策,没有一个良好的声誉仍然不行

这些年,国家在非公医疗领域的政策越来越开放,5月13号五部委发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很鼓舞人心,其中有很关键的一条是“备案”而不是“审批”,还有一个是鼓励医生开诊所。

我认为,未来诊所在中国必然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诊所会越来越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病成为慢性病,越来越多的病不需要住院了。

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在财政补贴和其他政策都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政策上的突破,期望未来有我们期待的结果。

但是要承认一点的是,我们医疗服务供给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品质、态度需要的提高速度比供给速度还要高。

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医,但是民营医院仍然比较困难,依然很难与公立医院竞争,而抢夺医生是最关键的环节。

我们知道医疗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医疗服务要靠信誉担保,那么如何建立医生声誉机制,这是关键。在经济学上,医疗服务叫信任品,无法判断好坏,只能获得信任。

其次是净化,医生队伍中有干的不好的,你要站出来说这个医生有问题,这样老百姓也就知道了。

过去,我对于中国医生能够独立建立信用是悲观的,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大家知道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低成本,所以,我认为中国非公医疗中最先出来的大企业是能够给医生提供信用担保的,让老百姓相信不是公立医院的医生也可以相信。

总的来说,我认为,那些能利用社会和短期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在线医院未来会有极大空间的,毕竟中国有四、五亿人在农村。远程医疗模式也很好,但是不要走上赚快钱的道路,所以说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环境,再好的趋势,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定性,没有一个很好的声誉,仍然不行。

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政策,没有一个良好的声誉仍然不行。

段涛:跑得快不重要,跑得久才重要

非公医疗如何在竞争中胜出?这是个命题作文,没有答案,但还是有一些方法论和底层逻辑。

投资医疗机构“三资”:资本、资产、资源

这三者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资源。能不能找到好的医生、好的医院运营管理者,以及高效、低成本获取患者资源,将决定是否产生“positive outcome”。最近几年,很多人来找我合作,其中就有人说“我现在啥都有了,就缺医生和病人”。

医院运营管理者最重要的三项任务:找人、赋能、授权

找合适的医院运营管理者、合适的医生很重要,这需要人脉,还要拿出“丈母娘挑女婿”的专业眼光;“赋能”必须自身具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授权”给执行团队,其一是要找到这个合适放心的管理团队,其二才是授权。

私立医院提高竞争力需要做好三件事:做好的产品、认真研究客户、努力做好品牌

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树立好的品牌,就很难去“获客”。雷军曾说过“优秀的公司获得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也就是说,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客户,去满足客户自身都不知道的需求,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该做到的。

非公医疗机构成功背后的三个主要原因:入行够早、耐心够好、资源够强

入行够早的意思是,跑得快不重要,跑得久才最重要。只有经历过摸爬滚打,才会去调整,找到最适合自身、最适合中国市场的逻辑。耐心也要够好,没耐心就做不出医疗。冯唐曾送我三句话,说要做成事得“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我觉得“不着急、不害怕”都没问题,但“不要脸”是很多公立医院医生或院长,进入非公医疗机构很大的一个挑战。

非公医疗机构打造品牌的三个要素:优秀的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合理的价格

大家都希望医疗又好又快又便宜,但这三条只能同时满足两条。“又好又快”的典型是和睦家医院,“又好又便宜”是公立医院“,那又快又便宜的,你敢去吗?因此,在在优秀的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下,合理的价格很重要。

非公医疗机构打造医生品牌的三个要素是:临床综合能力、临床特色能力、个人品牌

一个新的私立医院,需要医生的品牌支撑,但怎么来找医生呢?初期,找的一定是不那么好的医生,但也不能太烂,找三甲医院出来的主治医生就够了。这时候,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要“above average”,临床特色能力要“above all”,个人品牌要”stand out“。

丁剑:80%的非公医疗还不是医疗

在《唤醒非公医疗》一书中,之所以用“唤醒”一词,因为在我从事非公医疗的这10年间,外界对于这个行业认识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身在其中,真的是有一点着急了。

那非公医院的建设路径究竟是什么?基于多年经验,我在书中给出了四个维度。

首先是规范医疗,这一维度没有任何创新,只有老老实实跟随,把三甲医院、临床路径近万个标准用熟就可以。

第二是安全医疗,医院安全管理就是患者到医院后,不受医源性伤害的能力,而具备医院安全管理氛围非常重要。规范医疗和安全医疗都具备后,差不多已接近公立医院。

第三是教育医疗,怎样优化“差不多已接近公立医院”的医院?管理的能力意味着效率落地,因此通过真正科学管理有可能实现提升。最后是温度医疗,在公立体制下,医疗其实在“裸奔”,温暖的外衣被扔下,慢慢脱离本质。

我一直自称把医疗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这个产业和那些最早开始创业解决温饱问题不一样。都说做医疗很难,这个难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公众对于医疗的判断,另外一个是投资人的要求,“服务”则是这两者间的一个结合点。这样背景下,医疗虽还不能说是完全市场化行为,但是市场因素越来越多,患者会用“脚”来选择到底去哪家医院。

其实对于患者来说,其接受的医疗服务是没有公立和非公立之分的,因此“患者”也是公立医疗和非公医疗最大的共同点。但同时医疗和其他产品一样,当解决基本产品供给后,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除了治病本质需求以外,会强调就医感受、生命关护等问题,这又是公立医院解决不了的,只有商业化行为才能推动。

在《唤醒非公医疗》中,我认为80%的非公医疗还不是医疗。我们有56%的医院数量,却只有不到20%服务量,医疗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我相信,医疗并没有那么难,我仍身在其中,孜孜不倦。

陈奕琪:非公医疗要让群众找回对医疗的信赖

十年来,非公医疗从市场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舞台正中央。

政策面来看,从国家开始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办医到今年促进社会办医,我们看到政策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开放。从需求来看,随着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国人对于健康理念也在大幅度提升,而这些需求目前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这些正是属于非公医疗人的机会。

这十年来,我们也见证了很多优秀、成功的非公医疗机构,如果总结他们的成功要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他们都以医疗为本,关注患者需求;

2.他们都能找到自己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不管是临床能力、医院的运营管理还是人才专家的培养;

3.大家都立足长远规划,不争一朝一夕。

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没有办法短期内获得高额快速的回报,只有做好长期规划,真正扎根其中,才能够得到长期的收益。

下一个十年,我们要让民众重新找回对医疗信赖,不是要排很长队才能拍一个片子或者挂医生专家号。这样的医疗才是好医疗,我觉得非公医疗要能够给民众这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