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人科创
张江-硅谷创新创业平台

【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环保】 2018 第七期 新材料------碳纤维专辑 巨头再掀涨价潮,碳纤维企业如何跨过高成本这道坎;2017-2018东丽大事件汇总 为碳纤维频频出手

【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环保】 2018 第七期 新材料------碳纤维专辑 巨头再掀涨价潮,碳纤维企业如何跨过高成本这道坎;2017-2018东丽大事件汇总 为碳纤维频频出手;高性能纤维开拓者与领军者泰和新材的创新之道;光威、神鹰、恒神等碳纤维产业化陆续实现突破


2018-04-16 张江发展战略研究院

采编 | Paul

微信 ID | rdryaobd

微信| (ID:
上海人大人科学发展研究院)


宏观视野


巨头再掀涨价潮,碳纤维企业如何跨过高成本这道坎


经历长时期滞缓阶段之后,中国碳纤维产业迈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现代工业的发展,“黑色黄金”迎来发展风口。


作为一种新兴材料,碳纤维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高温、抗蠕变、抗震、可设计性强等优越的性能,然而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及制造成本阻碍了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看不出有井喷式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碳纤维‘贵’,除非其所用原料大幅降价,或出现革命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而目前现实是原料不断涨价,也未看到崭新技术出现的苗头。由于丙烯腈价格在不断上涨,碳纤维成本也随之上升,制约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面积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


图表:碳纤维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赛瑞研究

目前碳纤维整个产业链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对于碳纤维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成本高,对于应用企业来说,应用成本高。


3月底,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不约而同上调价格,该消息再次引发“碳纤维价格高”的感慨。


国内巨头再掀涨价潮


3月底,碳纤维生产企业的涨价集中爆发。


由于日本东丽碳纤维涨价发酵,加之国内环保压力增大,丙烯腈、燃料煤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升,导致国内碳纤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日前,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均对碳纤维价格进行上调。


近日,中复神鹰发调价函称,因为受环保投入和用工成本持续增加的影响,使得公司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公司决定自4月1日起,将所有型号碳纤维产品价格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上调10%。


江苏恒神在涨价通知函中提到,鉴于近期碳纤维、织物、预浸料产品主辅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公司决定于3月28日对碳纤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上调。4月8日将织物、预浸料产品价格上调。


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发调价函称,随着环保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原材料、包装材料、运输等费用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而公司决定,自2018年4月1日起,所有型号产品价格比招一季度上调10%。


多名业内人士对新材料在线®表示:“环保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原材料、用工成本也在持续上升,预计未来几个月碳纤维价格还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原材料之困


碳纤维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等业内专家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表示,因为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国外技术的垄断、供需两侧失衡等问题的存在,国内碳纤维的成本高于国外。


据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波介绍,PAN基碳纤维占全部碳纤维市场规模90%以上。PAN基碳纤维生产成本主要包括PAN原丝生产成本和碳纤维生产成本两大部分。PAN优质原丝是生产碳纤维的关键之一。原丝要求高纯化、高强化、致密化、均质化。但国产碳原丝的质量很难过关。


图表:聚丙烯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

 资料来源:赛瑞研究

“由于国产碳原丝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采用民用腈纶原液,杂质含量较高,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毛丝缠结,甚至发生断丝,造成碳纤维性能不稳定,离散系数较大。目前国产原丝在纯度、强度以及均质化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大制约了国产碳纤维的产品质量。”智研咨询分析报告称。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沈真表示指出,PAN基优质原丝是生产碳纤维的关键之一,原丝不仅影响碳纤维的质量,而且影响其产量和生产成本。


通常,碳纤维成本比例中,原丝占51%左右,质量好的PAN原丝,用2.2公斤左右的原丝可生产出1公斤碳纤维;而质量差的原丝,生产1公斤碳纤维则需2.5公斤原丝,因而使用质量差的原丝必然增加碳纤维的生产成本。


图表:碳纤维成本构成

工艺

成本(美元/kg)

成本比

原丝

11.11

51%

氧化

3.4

16%

碳化

5.12

23%

表面上浆

0.82

4%

卷绕

1.35

6%

合计

21.8

100%

资料来源:赛瑞研究



此外,碳纤维生产过程对技术要求高。目前碳纤维核心技术环节只有几家少数厂商拥有,包括PAN原丝生产中的聚合、喷丝、牵引几个步骤以及碳化过程中的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两个环节。


如何跨过高成本这道坎?


如何才能让昂贵的“黑色黄金”在价格上变得亲民?


“最关键的莫过于规模效益与工艺革新。”江苏澳盛科技技术总监严兵告诉新材料在线®,通过规模化来降低公共费用和原料采购成本,同时革新工艺。


严兵介绍称,当前国内碳纤维企业有尝试使用低成本方案,如使用木质素纤维、工业腈纶、甚至有用聚乙烯纤维(这个结构好纺丝,但成碳性不够)等新的纤维。但这些还处于实验阶段,离工业化还有一定距离,究竟哪一个可以有效,还有待验证。


国际上碳纤维行业有一句流行的话:从原材料到碳纤维,价格从1变到3,把碳纤维加工成复合材料,价格可从3变到10。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含义: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增加的附加值更多;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成本是约20%-30%。”业内专家申屠年提出,所谓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不是指绝对的低成本,必须要强调高性能价格比,而且要强调系统下的比较成本优势,比如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光要计算其零部件本身的成本,更要计算组合安装成本以及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效应带来的综合效益。否则,只计算零部件的绝对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肯定比传统或常规的复合材料高出很多。


在工程院院士杜善义看来,如果越来越多的碳纤维民营企业可以自己设计、制造装备,就能大幅促使碳纤维生产成本的降低。


“通过技术的改进、碳纤维用量的增加和生产工艺的提高,碳纤维的性能会越来越好,它的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一点是不用担心的。”杜善义说。


业界风云




领跑凭什么? 解码泰和新材发展“源动力”——高性能纤维开拓者与领军者的创新之道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总经理宋西全表示,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责无旁贷,这也是泰和新材三十余年始终坚持的发展之路。


走进泰和新材展馆,呈现在新材料在线®眼前的是,曾经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代高品质氨纶纤维,从T111、T115直到T735系列的氨纶长丝,以及间位芳纶本白短纤、原液着色纤维、间位芳纶长丝、对位芳纶长丝、芳纶短纤维、芳纶短切纤维、芳纶浆粕……等一系列在全国乃至于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纤维产品。


“作为国内首家氨纶企业,目前公司产能稳居世界前六;芳纶产业方面,公司是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产能均位居国内首位,其中间位芳纶产能居全球第二位,对位芳纶产能居全球第四。”宋西全告诉新材料在线®,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独特的创新市场运营思维正是泰和新材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铸高性能纤维领军者


从1989年氨纶一期工程纺丝成功,到2004年芳纶1313工程顺利投产,再到2008年对位芳纶中试线试产成功……,如今泰和新材(002254.SZ)已经发展为总资产26亿多元,员工1200余人,产业链横跨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等多个领域的行业龙头。

 泰和新材西部厂区


作为中国氨纶行业的开创者和中国氨纶行业产品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泰和新材所生产的纽士达®氨纶是国产氨纶的代表品牌,氨纶行业首批“中国名牌产品”。 纽士达®氨纶更以规格齐全、品种丰富而闻名,涵盖了15D~2000D各种粗细规格,并形成消光、有光、有色、耐氯、易染、低应力、耐高温、高光泽等不同风格特点的产品系列,可以为特定用户开发特殊品种。


 纽士达®氨纶产品


在泰和新材展馆,新材料在线®注意到,泰和新材的氨纶技术已经从1987年的第一代引进东洋纺间歇聚合氨纶生产装置发展到目前的第五代多头纺、高速纺、环保、节能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泰和新材相关技术人员告诉新材料在线®,在泰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已经融入到了每一个人的血液。


间位芳纶是有机高性能纤维中发展最快的品种,泰美达®间位芳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消防服、作训服、耐热工装、大气环保、工业耐温材料、汽车胶管、高级音响弹波、电气绝缘等重要领域。


左图泰美达®间位芳纶短纤,右图泰美达®间位芳纶丝束


对位芳纶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泰和新材的泰普龙®对位芳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和阻燃等优异性能,并有相对密度小、耐疲劳、耐剪切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是高性能纤维的典型代表,在个体防护、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用途。



左图泰普龙®对位芳纶色丝,右图泰普龙®对位芳纶短切纤维


泰和新材的芳纶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还大量出口远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


更值得骄傲的是,以泰和新材芳纶产品为原料的芳纶创新应用已经涵盖了森林灭火防护服、城市消防防护服、风电叶片、家用阻燃纺织品、高温高压胶管、刹车片、光纤光缆、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正如泰和新材企业愿景所描述的“致力于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研发生产基地。”,他们做到了。

据了解,目前泰和新材拥有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芳纶纤维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芳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单位等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

 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时泰和新材还是国内首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并获得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至目前,泰和新材拥有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2017年2月,由烟台泰和新材参与起草的《防护服装 森林防火服》标准号GB/T 33536-2017正式实施。据宋西全介绍,泰和新材共牵头制定了氨纶长丝、间位芳纶短纤维、对位芳纶长丝等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参与编写了2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技术创新将作为泰和新材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宋西全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确保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5%,完善研发基础设施和条件,重点开发耐热和抗菌等差别化氨纶、高强高伸长及高效集成化间位芳纶、防弹及其它高性能对位芳纶生产技术,积极培育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未来五年,力争开发新产品11个以上,开发新技术8项以上。


正如宋西全所说,泰和新材的目标始终是对标国际巨头。


据了解,目前泰和新材的芳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安全防护、国防军工等领域,在安全防护等一些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可达80%以上。


但同时,泰和新材还在计划着持续加大投入,在保持目前领先优势的同时,全面提升其国际竞争实力。


5年70亿引领高性能纤维产业


3月23日,泰和新材发布公告,计划到2022年总投资70亿元,形成间位芳纶产能1.2万吨,对位芳纶产能1.2万吨,氨纶产能9万吨,间位芳纶产能保持全球前二位,对位芳纶产能跻身全球前三位,氨纶产能保持全球前六位。上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8.8亿元,利润总额11.8亿元。


“未来5年,公司将投资30亿元,形成氨纶产能9万吨/年,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利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在烟台新建粗旦丝、耐高温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产能为3万吨/年,并将老的生产线逐步淘汰。”宋西全告诉新材料在线®。氨纶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的整合期,现有产能存在过剩,低效率的企业正在不断被淘汰,产能正向有实力的企业集中。


针对氨纶领域的市场变化,泰和新材的目标就是扩大优势品种,同时补齐自身短板,保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同时泰和新材计划投资35亿元,推进芳纶产品集群建设,其中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产能都将达到1.2万吨。


“目前泰和新材的间位芳纶产品品种最全,扩产以后我们的相对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产能质量将更加稳定。对位芳纶扩产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在稳居第三的前提下未来力争进击前二。”宋西全表示,芳纶行业正处在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芳纶用途广泛,产品目前供不应求,包括防护在内的市场前景可期待。泰和新材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产品保障能力,持续技术重大创新,投入更大的精力开发市场、培育市场,与终端客户合作,建立芳纶产业新的生态链。

 泰美达®间位芳纶服装


“未来泰和新材在芳纶应用领域将着力推动安全防护、国防军工和新工业用途三大市场。”宋西全告诉新材料在线®,仅在国防军工市场,泰和新材正在参与的项目就达到了40余个,涵盖了武器装备和单兵防护等领域,而包括新能源汽车、高铁、动车等新工业用途领域也将是泰和新材未来持续看好的细分市场。

 泰和新材亮相警博会


宋西全强调,在未来的几年里,泰和新材将继续以振兴民族高性能纤维产业为己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拓展,在不断的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更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正是依托强大的科研技术团队,才为泰和新材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泰和新材也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规划“依托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以聘任、合作及兼职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引进国际化优质人才。未来五年争取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


依靠着自主创新,泰和新材一步步成长为全球拥有强大竞争优势的高性能纤维行业领军者,这种持续创新也正引导着泰和新材在高性能纤维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开启新的征程。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蛰伏60载! 光威、神鹰、恒神等碳纤维产业化陆续实现突破,终迎历史性拐点?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作为新兴材料的碳纤维尤其如此!

古往今来,一个产业要么兴起,要么没落!

我国碳纤维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1985年突破百吨级,但此后基本停滞不前。

2000年在以师昌绪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科学家的呼吁下,国家对碳纤维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在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为突破国外严格的技术、装备封锁,加快本国碳纤维的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市场开拓,中国碳纤维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着。


产业化陆续实现突破,国内碳纤维行业迎拐点

这些年,国内T700、T800、T900、T1000级别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陆续实现产业化突破,已经具备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应用延伸的基础,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且高强高模碳纤维实现关键制备技术突破。



2017年9月1日,光威复材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A股第一家主营碳纤维相关产品的上市公司。


 光威复材上市

图片来源:全景网


时隔半载,光威复材营收与净利同增,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2018年4月2日,光威复材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49.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8.99%。同日,光威复材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62.11万元—8910.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6%-37.45%。


大有可为 碳纤维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进步和低碳经济不断发展,各类应用场景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碳纤维因其具备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摩擦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全球需求量将超过11.2万吨。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其他材料性能对比

 数据来源:赛瑞研究


爆发增长点——新能源汽车领域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趋势,且碳纤维+新能源可能预示着第二次汽车革命,新能源车每减重30%,一次性充电行驶里程可增加33%。


不同材料减重效果

 数据来源:赛瑞研究


而在当前电池等相关技术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碳纤维呈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在轻量化技术路线图中提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目标:2025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整车中的使用量占比达2%,2030年使用量占比达到5%。


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纷纷和各大碳纤维厂商联手发展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为其开发专用的新型碳纤维产品,预计到 2025 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有望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配置,是未来爆发性增长领域之一。


汽车轻量化领域碳纤维应用分布


爆发增长点——风电叶片领域


风电作为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是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风电叶片不断向大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海上风机叶片对耐盐雾腐蚀、耐海浪及潮流冲击性能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具有更轻质、更抗拉力、更耐腐蚀的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当叶片长度超过40m时,碳纤维不仅重量比玻璃纤维轻30%以上,还更节约成本14%,还能提高叶片抗疲劳性能,提高输出功率。


碳纤维叶片减重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赛瑞研究


根据GWEC的预测,全球风机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14年的51.7GW增加到2019年的66.5GW,预示着风电叶片是碳纤维另一个爆发性增长的应用领域。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风电叶片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到2.6万吨。


全球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量预测-万吨

 数据来源:赛奥碳纤维


平稳增长点——航空航天领域


减轻飞行器重量、节约能源、增强巡航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课题,相比于钢、铝等传统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使飞机减重 20%-40%,且符合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的要求。

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范围越发广泛,逐步进入到机翼、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中。

2009年,Boeing 787复合材料占比超过50%

2013年,Airbus A350复合材料使用占比高达52%

2017年,中国商飞C919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量10%-15%

……

根据Boeing的预测,2014-2033年全球将新增36770架客机,其中58%来自新增需求,预示着商用飞机对碳纤维需求驱动是巨大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由2016年的1.7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1万吨。



 数据来源:赛奥碳纤维


在其他新兴应用领域如压力容器、建筑补强、轨道交通、 混配模成型、抽油杆、无人机……碳纤维未来将会获得广泛的应用。


写在最后


我国碳纤维进口替代空间以及应用市场空间巨大,但这并不等同于潜在订单,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要回归到以市场为主导。虽然目前碳纤维行业内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无数的企业家、科研人员、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加快本国碳纤维的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市场开拓。




2017-2018东丽大事件汇总 为碳纤维频频出手

碳纤维技术始于美国,兴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先后发明了聚丙烯腈(PAN)基和沥青基碳纤维技术,日本企业高效地将其实现了商业化,并持续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近50年。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商,创建于1926年1月,前身是东洋人造丝公司。东丽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分三大类:纤维类、化工产品类和新事业产品类。其中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是东丽公司的“新事业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2018大事件:


1.2017年3月,与法国赛峰集团(Safran)就航空发动机用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等),签订10年长期供应协议;


2.东丽公司于2017年4月3日表示,已经巩固了其在北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东丽复合材料公司(美国)(TCA)和东丽碳纤维美国公司(CFA)已经合并为东丽复合材料美国公司(CMA)。


3.意大利阿维奥(Avio)公司和东丽工业公司于2017年6月19日宣布,他们已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东丽工业公司的Torayca碳纤维将用于阿维奥火箭发动机,以加强两个集团在空间应用之间的合作。协议涵盖到2027年。


4.日本东丽工业公司于2017年11月2日表示,其子公司Zoltek(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将在墨西哥哈利斯州ElSalto的生产基地建造常规丝束碳纤维碳化装置,以满足碳纤维日益增长的需求。东丽公司称,即将建设的工厂预计在2018年底开始生产;


5.2018年3月14日,日本东丽公司收购荷兰碳纤维加工巨头“昙卡先进复合材料公司”(TACHD)达成一致意见,将以9.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63亿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全部股份。这将是东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收购。


日本东丽:全球碳纤维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


近年来,东丽动作频频,通过收购同行,投资新工厂等市场扩张手段全球布局。早在2016年9月,东丽就曾宣布其目标是到2018年使其全球碳纤维产能增加20%。东丽认为全球碳纤维市场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这种材料被各个行业所利用,市场需求正在走向多样化。东丽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其广泛的产品阵容和垂直整合业务的全球扩张,将涵盖上游和下游市场。


日本东丽:航空在内的诸多终端领域对碳纤维预浸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近年来,航空航天工业对轻量化结构的需求呈不断扩大趋势,对飞行载荷和抗冲击性能等力学指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两大基本原料,人们对碳纤维和基体树脂的品质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东丽公司预计热塑性碳纤维预浸带的需求量将因此而进一步扩大。


昙卡是世界知名的碳纤维预浸带生产商,在欧洲和美国都设有工厂,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热塑性预浸带和耐高温热固性树脂的产品开发,尤其是在热塑性碳纤维中间产品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据称,此次收购一旦完成,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昙卡公司所专注的技术优势和东丽公司在碳纤维以及其他聚合物产品方面的优势会进行强强结合。同时,此次收购还将整合双方的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受益于此,在应对小型客机、汽车等诸多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时,东丽公司能够做出更加快速、灵活的反应。


日本东丽:占领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


日本东丽3月28日宣布推出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不仅可以提高部件的尺寸精度,还能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该技术在经过实证之后,将首先应用于飞机制造,然后向汽车和其他一般产业进行推广。



东丽碳纤维复合材料事业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先进技术,因而造就质量稳定的预浸产品;品质一流的碳纤维系列产品。


东丽公司在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东丽公司在碳纤维领域专利保护的基本特点是:①牢牢把控日本本土市场,扎实生存根基;②在占领生产核心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中间及下游产品的保护;③专利先行,市场跟进,两者互为支撑依存。


高性能碳纤维以其高比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防腐蚀和抗疲劳等特点,已成为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体育休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全球高性能碳纤维需求量的年增幅可达10%。


日本东丽公司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不仅产量和销量居第一位,而且牢牢掌控着世界高端碳纤维需求市场份额。发展国产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应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技术上,应强力提升PAN基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成熟度,尽快突破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工程化技术;机制上,应力促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应用,发挥“产学研用”合力,突破性价比瓶颈,培育全产业链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洞察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思维导图

碳纤维思维导图

碳纤维复合材料思维导图



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思维导图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缺陷思维导图







关于张江发展战略研究院

上海张江发展战略研究院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智库和智囊。主要承担了5项工作:

1
为张江示范区建设、决策提供前瞻性政策研究与咨询;

2
为张江培养和建设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

3
承担组织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与重大重点项目攻关;

4
为张江企业提供学术交流、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

5
为企业及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与科技金融,以及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