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人科创
张江-硅谷创新创业平台

【通信领域】第16期 5G高频段国际论坛系列:三、信道建模

8月31日,在成都召开的5G高频段国际论坛暨产业推进大会上,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的康士峰总工和北京邮电大学的张建华教授分享了当前5G高频段信道建模的研究情况以及在ITU与3GPP等国际组织中的标准化进展。

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康士峰总工发表了题为《5G电波传播研究进展》的演讲

康士峰总工重点介绍了ITUSG3 WP3K工作组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研究,具体包括:

  • 不同系统间的共存分析:主要给出了地面间、地空间以及地星间三大类兼容分析场景,并对主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高频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地物附加损耗和穿透损耗等模型参数等;

  • 系统规划设计:主要研究点对面地面业务传播预测与室内外无线通信传播预测,指出在高频段中当前传播模型预测结果适应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测试数据,并且优化模型参数如雨衰、湿天线效应等。



北京邮电大学张建华教授发表了题为《5G信道模型的研究和标准化进展》的演讲

张建华教授重点介绍了3GPP中对于5G信道模型的研究情况与标准进展:

  • 信道模型研究的三大趋势:从信道特性已知的低频信道扩张到信道特性未知的高频信道、从二维空间信道扩张到三维空间信道、信道场景更加多样化;

  • Massive MIMO信道研究、毫米波信道测试相关研究成果:2016年3月国际上多家企业和高校联合发布了6-100GHz信道模型白皮书;同年3GPP也启动了对高频的研究工作,并于今年在Rel-15中完成对高频信道模型的研究工作,输出模型报告TR38.900和38.901;ITU WP5D工作组基于产业和高校的测试结果,初步完成5G评估所用的高低频信道模型。目前毫米信道研究面临的问题:包括样本有限、部分模型参数不够准确等。针对不足,张教授建议共建信道数据库和最大化利用平台,解决有限测量数据问题,同时引入包括数据挖掘和 AI 等新方法合手段提升信道测量结果的质量。